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前主席、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,在2022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主题论坛“人工智能引领韧性治理与未来科技”中发言。主办方供图
龚克认为,当前,韧性已成为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要求和愿景。“进入21世纪以来,韧性理论从生态学、工程学、心理学领域逐步延展到城市治理领域。”
在他看来,韧性发展现在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思路。“它正视困难、风险、冲击、变化,以适应力、恢复力应对之,使系统损失减少到可承受、使运行不失稳、发展不逆转。”
龚克举例指出,韧性的基础设施是韧性城市的基础,AI在提高基础设施韧性方面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。“比如AI可以快速、精准地帮助发现地下送水管网的泄露,以实施快速修复。又比如,AI可以及时、准确预测城市用水需求,帮助实现适时适量的供水。再如,AI可以及早、准确地预报特定灾害,帮助实现预防和减损。”
“这些例子告诉我们,AI助力韧性发展的作用是无可置疑的,数据是AI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,数据的及时、准确、全面对于AI助力韧性发展至关重要。”龚克坦言,因此,物联网的发展、多源数据的融合、数据的无偏化处理等等,特别是相关知识与数据的结合,以及降低算法对于数据规模、质量的依赖性,成为AI助力韧性发展的技术趋势。
龚克表示,“就技术赋能而言,人工智能与韧性治理的关系,包括人工智能作为治理工具和人工智能作为治理对象两方面。我认为,两者统一于人工智能在韧性治理中负责任地、符合伦理地、依法和适度地应用。”
他指出,如果AI要赋能韧性治理,就需要自身增能,增强透明度、可解释性、可靠性、鲁棒性,自身要能抗干扰、抗攻击等,让其自身成为有韧性的AI。“如果AI自身很脆弱,容易被攻击、受干扰,它非但不能助力韧性治理,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。”
同时,龚克强调,AI在用于韧性治理上,要做到依法和适度。
“就技术赋权来讲,特别强调赋权必须是依法的,要防止技术异化为权力。”他认为,AI系统作为治理工具时应能针对具体应用主体和场景,识别法律赋予的权力边界,并在任何情况下,保证包容、公平、无歧视,保证不伤害,保证人类的监督和决定权。(完)
广东河源举办非遗活动“追龙” 庆新春****** 中新网河源2月1日电 (孙秋霞 颜新阳 李平)2月1日农历正月十一,广东河源市东源县上莞镇新轮村举办民俗活动“追龙”,现场人潮涌动,火龙舞动,场面十分壮观。 据东源县文献史料记载,上莞镇新轮村“追龙”活动起源于明朝正德年间。按习俗连续追“火炬龙(明龙)”三天(农历正月十一日、十二日、十三日),“追龙”期间族人舞龙狮,众人手持火炬筒跟随。 图为“追龙”民俗活动现场。 黄文博 摄当地村民介绍,每年正月十一,是“追龙”活动最为重要和热闹的一天。破晓时分,村民欢聚一堂从追龙广场出发到接灯亭接花灯,在此起彼伏的锣鼓声中,欢天喜地迎接花灯返回祠堂并完成上灯。 暮色降临时,新轮村村民们有序排队领取火把,一支追龙队伍“火炬龙(明龙)”在众人的欢呼雀跃和簇拥下登场。长龙精准灵动地踩着快、慢、轻、重的音乐鼓点,忽而翘首仰视,忽而低头环顾,时而回首匍伏,转瞬又摇头摆尾,千姿百态,妙趣横生。 图为“追龙”民俗活动现场。 黄文博 摄活动当晚,火炬龙(明龙)从新轮村文化广场开始舞动,一条蜿蜒雄浑的“火焰长龙”在上莞镇夜空盘旋。烟花、鞭炮随着火炬龙一路行进,沿途早已等候多时的村民点燃鞭炮,喜迎火炬龙的到来,祈盼来年风调雨顺、丁财两旺。 据悉,2022年,东源县上莞镇新轮村“追龙”成功列入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(完)
|